§風系與氣候分類
第一節
風系
1.地表風種類:可分為行星風系和地方風系兩大類。
2.行星風系定義:是一種理想風系,假定地軸不傾斜、地表無海陸差異、地勢無高低之別,風向受日照和地球自轉影響,在全球形成相間排列的4個高壓地與3個低壓帶,及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的6個風帶。
3.地球有幾個氣壓帶以及在這些氣壓帶下的盛行風向:赤道低壓帶(無風)、副熱帶高壓帶(風力微弱)、信風帶(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,南半球形成東南信風)、西風帶(北半球形成偏西南風,南半球形成偏西北風)、極地高壓帶(冷空氣下沉)、極地東風帶(北半球形成東北風,南半球形成東南風)、副極地低壓帶(風向多變)。
4.地方風系定義:在局部地區中,形成風向較多變的地方風系。
5.地方風系的種類:季風、焚風、海陸風、山谷風等。
6.台灣獨特的地方風:落山風、九降風。
氣候分類
1.課本氣候分類的基準:對人類生活、產業活動影響較大的氣溫和雨量,參酌緯度高低;植物分布、海陸分布和地形起伏等。
2.課本氣候分類的種類:熱帶濕潤氣候、溫帶濕潤氣候、寒帶氣候、乾燥氣候、高地氣候和季風氣候等六種。
3.熱帶濕潤氣候的Œ定義:分布在南、北回歸線之間的低緯區。陽光終年接近直射,全年高溫,降雨充沛,年雨量750毫米以上。
類型:熱帶雨林氣候、熱帶莽原氣候。
4.溫帶濕潤氣候的Œ定義:分布在回歸線至緯度60∘的中緯區。氣候較溫和,四季分明,年雨量約500毫米以上。
類型:溫帶海洋性氣候、溫帶地中海型氣候、溫帶大陸性氣候、夏雨型暖濕氣候。
5.寒帶氣候Œ定義:主要分布在高緯區。氣溫低,無真正的夏季,蒸發微弱,降水量也少。
類型:副極地大陸性氣候、極地苔原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。
6.乾燥氣候Œ定義:分布在緯度約20∘到30∘之間的熱帶地區及緯度30∘到50∘之間的溫帶地區。降水量稀少且雨量變率極大,年蒸發散量大於降水量,降水以夏季為主,對流雨形式;除沿海地區受海洋調節,溫差較小外,其餘地區年、日溫差均大。
類型:草原氣候(年雨量250到500毫米之間)、沙漠氣候(年雨量250毫米以下)。
7.高地氣候的定義:分布在熱帶及溫大的高山、高原。地勢高聳,氣溫、氣壓與降水高度而有明顯變化。
8.季風氣候Œ定義:分布在亞洲的東、南部,以及西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。與大範圍的海陸性質差異有關。
類型:熱帶季風氣候、副熱帶季風氣候、溫帶季風氣候。
第二節
氣候與生活
1.氣候影響生活的方式:氣溫、風和降水長期交互作用。
2.人類如何適應氣候:建築隨氣候有不同設計、飲食習慣(四川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,難以排出汗液,吃辣椒可使渾身出汗)、穿著厚薄等。
3.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:人類聚落集中程度與分布的不同。